快乐的孩子们
在上週的一週回顧中, Sean談及了一年一度家長和學生對學校印象的年度問卷調查結果。
在他的評述中,Sean特別關注了有關「在學校是否快樂」的數據 - 正如他在評述裡指出,這些數據結果非常高:96.7% 的家長認為他們的孩子在 ICHK 感到快樂,而 93% 的學生也有同感。
我想藉此花一些時間來探討一下為什麼這些不僅僅是一些表面上讓人滿意的數據。我們平常看到這些數據時,可能只會在會心微笑後,關注調查中更「重要」的其他數據。可是,基於一些非常務實的原因,我覺得對於一所學校來說,這些數據明確地傳達了一則至關重要的信息 。這則信息奠基於學生對於能夠透過經歷有意義的實踐式學習來學習如何過上健康和滿足的生活的渴望和需求。
在他的文章《Living Creatively2》中,著名英國兒科醫生和心理學家 DW Winnicott提出了以下觀點:「……孩子如果能夠輕易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些孩子往往是比較容易管理的。他們並不會因“現實原則”的運作而覺得受到無端的冒犯。」對於不熟悉DW Winnicott的風格和語言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難以理解的陳述,並需要花心思去進一步了解及詮釋,但我希望能夠透過以下陳述來說明這心思是值得花的,因為他的洞見對於那些致力教育年輕人的人至關重要。
對於致力揭示促進終身健康和幸福的因素的Winnicott而言,他最關注的領域是人類在出生早期的生活經歷。他推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模式正是在嬰兒時期開始形成的。這些模式亦將在一定程度上持續一生。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在這嬰兒時期出現的關係模式會在穩定性和靈活性之間占據一個具建設性的中間地帶。我們的個性、習慣和傾向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逐步整合並漸趨穩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並不會變得僵化、過份固定或脆弱。「為了存在並感受到自己的存在,」Winnicott 寫道,「一個人必須在衝動行動和反應行動之間有著衝動行動的主導。」換句話說,要在生活中茁壯成長,人必須覺得自己是一個行動者、一個創造者 - 一個能夠通過選擇和果斷行動積極影響自己週邊世界的人。
Winnicott說道,這種創造力的動力始於新生嬰兒;「因此,創造力是通過保留屬於嬰兒的經驗來維持的:這就是創造世界的能力。對於嬰兒來說,這並不困難,因為如果母親能夠適應嬰兒的需求,嬰兒並不會意識到在他或她被孕育之前,世界已經存在。“現實原則”就是印證著世界的存在,不論嬰兒是否創造了它。“現實原則”的存在雖然很不幸,但當孩子被要求說「謝謝」時,他/她在心靈發展上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 孩子已經獲得了由基因決定,用來應對這一種“冒犯”的機制。因為“現實原則”本身就是一種冒犯。」
總括而言,“現實原則”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挑戰、障礙、失誤、缺陷、失望和阻礙的侵入。這些都是我們完全不想要的,甚至控制不了的不便、挫折、矛盾、失敗和羞辱。然而Winnicott卻教導我們,嬰兒們對這些令人沮喪的、不請自來的問題往往具有健康而富有成效的反應能力,並不會被它們淹沒或激怒。這都是源於嬰兒在充滿親切感和關愛的環境中所經歷的創造力。總之,快樂的嬰兒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們感受到良好的照顧和安全感 - 他們亦能夠輕鬆自信地應對每日遞增的各種挑戰。
如果您讀到這裡,我希望你已經發現,我們已經回到了文章的起點,Winnicott的觀點:「孩子如果能夠輕易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些孩子往往是比較容易管理的。他們並不會因“現實原則”的運作而覺得受到無端的冒犯。」Winnicott的觀點是,孩子們不久之前也是嬰兒,正如成年人不久之前都是孩子:每個類別仍然受著前者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深遠而持續的。
因此,快樂且有安全感的孩子是在快樂且有安全感的嬰兒的基礎上建立並擴展了他們的能力的。快樂的孩子不會被生活的現實所冒犯或摧毀 - 他們不會介意因為需要滿足他人的需求而將自己的偏好置於一旁;他們不會介意因為需要使社區蓬勃發展而遵循合理的標準和常規;他們不會介意有時候因為心中有更大的目標而需要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他們也懂得在文明和友好的競爭空間中尊重他人的觀點。簡而言之,這些孩子都能將自己的自我構思付諸實踐,成為一個更大系統,一個旨在推進個人和他人目標的系統,的其中一部分。也就是說,這些孩子都能在學校裡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最佳表現。
一旦學生能夠把這種能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學校”對於所有學生來說,便會變得輕而易舉。沒有「我們和他們」,沒有無休止的規則來對抗(和產生)無休止的違規行為,沒有「懲罰室」,沒有「記大過小過」,沒有測量裙子長度或禁止化妝,沒有鈴聲,沒有安靜的掙扎...幾乎沒有任何這種瑣碎的麻煩或煩惱。存在的只有積極的、以目標為導向的關係,並以相互尊重和理解為依歸,在一個大家都懂得關心自己和他人的環境中,以共同的目標為導向。快樂,真的是一種神奇的現象,特別是,卻並非僅限於,與孩子們相處時。